回顾我国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历程,宽带网络建设带动电子商务快速成长,移动互联网建设催生移动支付应用,4G网络部署推动直播等业态发展。
综合看,中国居民部门储蓄率高,资产负债表状况整体好于欧美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数年的情形,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相对较强。2005年以后,存款占比降幅更加明显,2015年下降至52.8%。
居民直接持有的债券(绝大部分是国债)占比也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2000-2019年,居民直接持有债券规模年均增长约5.5%。可以预计,随着信用卡、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的普及和完善,现金比重还将进一步下降。只有居民部门降低杠杆率,修复资产负债表,发达经济体才能走上可持续的复苏之路。实物资产(仅包括住房和汽车)318万亿元,人均22.4万元。
三、中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状况的评估 (一)中国居民部门资产结构多元化还有较大空间 中国居民金融资产规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已与发达经济体水平相当,但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多样性还不足。这可能与居民消费支出决策有关。刘志彪提出,在当前国内外新发展形势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殊作用。
同时,中国人口规模大、需求层次丰富,产业体系完整,一、二产业产品和第三产业供给量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厚土壤和广阔前景。加强跨境市场监管,增强风险预测、应对和对冲能力,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第四,要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软硬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平台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形成联结全国、对接国际的大市场网络。从需求视角看,要实现由外需转向内需,促进消费扩大与升级。
陈彦斌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立破并举,既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也要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和自我小循环,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支撑。进入专题: 全国统一大市场 。
在资源配置上,只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才会有公平而充分的竞争,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有经济效率。从国际视角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形成更为独立完整的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降低部分行业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一方面,要制定鼓励商品资源要素流动自由的规则。随着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联通,交通物流效率逐步提升,流通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地区间商品价格差别缩小,重点地区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的服务能力、要素配置优化、人员流动显著增强,统一市场为产业分工、耦合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价值链视角看,要在稳定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同时,大力发展国内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超大的市场规模能够促进竞争并加速分工深化,从而提升市场运行效率,这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基础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认为,正因如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推动国内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内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同时,我国还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立足全局和战略高度,着眼于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谋划、统筹考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旨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盛斌认为,当前国内市场的区域性分割与地方保护壁垒大幅削减。
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和无序竞争,数字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也亟待提升。第四,要注重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软硬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市场平台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形成联结全国、对接国际的大市场网络。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表示,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征程中,我们要以统一大市场,集聚资源、推动增长,激励创新、优化分工、促进竞争,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实现产业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鼓励地方政府在公共领域中,通过协议方式让渡部分行政权力,促进一体化合作,彻底消除地区间公共事务和设施上的行政分割现象。随着基础设施的高标准联通,交通物流效率逐步提升,流通成本得以进一步降低,地区间商品价格差别缩小,重点地区如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的服务能力、要素配置优化、人员流动显著增强,统一市场为产业分工、耦合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既要发挥市场在要素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对要素价格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做到放活与管好的有机结合,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地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第五,加强市场立法、执法工作,进一步规范发展各级各类商品和要素市场。盛斌提出,未来,我们还需重点从制度与规则层面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加快营造公平公正、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化,推进不同地区市场监管的公平性、统一性和互通性。
从国际视角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形成更为独立完整的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降低部分行业对国际供应链的依赖,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部冲击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看来,我国市场建设还存在多层面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新时代的宏观经济治理,强调供给与需求并重,兼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
东中部市场相对发达,而西部市场发育不足。我们需要探索自己的统一大市场建设之路。
加强跨境市场监管,增强风险预测、应对和对冲能力,维护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目前来看,我国已建立了相对统一完善的全国性商品和服务市场,而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还相对滞后。同时,中国人口规模大、需求层次丰富,产业体系完整,一、二产业产品和第三产业供给量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厚土壤和广阔前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超大的市场规模能够促进竞争并加速分工深化,从而提升市场运行效率,这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奠定了基础。促进对内开放 今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陈彦斌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关键在于立破并举,既要建立统一的市场交易规则,也要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和自我小循环,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支撑。当前,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优势何在?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如何推动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这些问题引发学界高度关注。
进入专题: 全国统一大市场 。从需求视角看,要实现由外需转向内需,促进消费扩大与升级。
在资源配置上,只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才会有公平而充分的竞争,只有充分竞争才能有经济效率。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彦斌表示,从国内视角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通过进一步强化产权保护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等市场基础制度规则,规范不当竞争,减少市场干预行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三是可以为全球企业进入中国大市场创造更多机会,为稳定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要加强大市场人才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市场营运、监管水平。
传统宏观调控主要以总需求调节为核心,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则将供给端与需求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调让需求更好地引领和优化供给,让供给更好地服务扩大需求。此外,在市场竞争领域,通过执行全国统一的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大力抑制垄断企业尤其是平台企业的垄断行为。
同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场宏观经济治理方式的变革,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何德旭看来,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多管齐下。
陈彦斌表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重点在于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来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刘志彪提出,在当前国内外新发展形势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殊作用。